基于灰土挤密桩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健健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涿州 072750)
摘 要: 为探究灰土挤密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效果,以太原地铁1号线南内环东街站D出入口湿陷性黄土地基为工程实例,采用孔径为400 mm、间距为1 000 mm梅花形分布的灰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灰土质量比采用3∶7,结合室内外试验监测与数值模拟计算,从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挤密程度、湿陷性分析以及地表沉降监测方面分析了其处理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经灰土挤密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能够达到200 kPa;试验区整体压实系数在95.32%~98.64%范围内,满足规范规定压实系数不小于95%的设计要求;桩间土的挤密系数均在94.3%以上,不同位置的挤密系数均值差异不超过0.1%,不同区域施工质量稳定;试验区不同位置的湿陷性系数相差不大,均稳定在0.008~0.012范围内,低于规范要求的0.015;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受桩间距、桩长和灰土质量比协同影响,最优桩间距为2.2d~3.0d,桩长需穿透湿陷层并嵌入持力层1~2 m,宜为16~17 m,而超长桩因桩端阻力-侧摩阻力效应会导致承载力增长速度变缓;灰土质量比为2∶8和3∶7时兼具经济性与承载力。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灰土挤密桩; 复合地基承载力; 挤密效果; 控制措施
引文格式: 张健健. 基于灰土挤密桩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市政技术,2025,43(9):165-176. (ZHANG J J. Analysis of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apsible loess foundation based on lime soil compaction pile[J]. Journal of municipal technology,2025,43(9):16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