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辙“根治”有了新“药方”

英达大空隙灌浆沥青路面技术在巢湖成功应用

车辙是沥青道路的常见病害,尤其是在平交路口、爬坡段、BRT车道、港口等特殊重载路段,极易导致更严重的病害,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安全。车辙是沥青路面周期性评价及路面养护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车辙的久治不愈、反反复复一直困扰着道路管养部门。

车辙是沥青路面特有的病害,属于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类型之一。车辙的形成与沥青材料温度敏感特性密不可分,而高温和重载交通是加速沥青路面变形病害的两大主因。目前,道路管养部门主要采用改性沥青与优化混合料级配的常用手段来改善沥青路面的抗变形性能,但这些手段只能延缓车辙的产生,特别是对重载及特重载交通的道路来讲更是收效甚微。

为根治车辙病害,有着丰富道路养护施工经验的“公路医生”——英达公司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一种针对车辙治理的新“药方”——大空隙灌浆沥青路面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临床试验”。

 

大空隙灌浆沥青路面技术简介

英达大空隙灌浆沥青路面技术是在柔性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空隙率20 %~30 %)中灌注特配的高强浆液,形成“刚柔并济”的大空隙灌浆路面。改造后的沥青路面不仅美观舒适,还兼具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从根本上解决了车辙变形病害难题。

技术优势 与沥青路面相比,该技术具有显著的抗车辙和水稳定性能优势。该技术的抗车辙性能是传统高性能沥青料的5倍以上,5年内车辙深度小于5 mm;水稳定性能表现更佳,残留稳定度与冻融劈裂比均超过90 %。

与水泥路面相比,该技术具有板体性好、平整度高和颜色可调等优势。该技术板体性好,施工全过程无需切缝,车辆行驶噪声小、舒适度高;道路表面平整度高、构造度大、抗滑性能好;路面颜色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既可做成醒目色,也可做成与沥青路面同色。

应用范围 该技术不仅适用于普通荷载路段,更适用于车辙严重的平交路口、爬坡段、BRT专用车道及收费站、港口、机场等特殊重载路段。

浆液特点 该技术所用灌浆液由赢大公司自主研发,具有以下性能特点:

1)强度形成快,仅需养生2~3 h即可开放交通;

2)稠度低、流动性好、无需振捣,灌注率可达98 %以上;

3)无泌水,路面强度高、耐久性好;

4)可制备成不同颜色,适用于彩色路面。

 

大空隙灌浆沥青路面技术应用

项目概况 位于安徽省巢湖市的S105合马路半汤街道段,受交通量大和重载车辆多的影响,多处道路交叉口出现不同程度的车辙病害,局部车辙深度甚至超过10 cm,严重影响了道路使用和行车安全。采用常用手段处置车辙病害,虽然能短期内解决问题,但车辙病害很快会再次出现。年复一年的重复养护维修已令巢湖市道路管养部门心力交瘁。为此,巢湖市道路管养部门决定采用包含大空隙灌浆沥青路面技术在内的多种工艺修复车辙病害。实践证明施工效果良好。

养护方案 英达公司通过对车辙病害现场取芯后发现,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层变形而导致,左右轮迹带和车道中间位置的基层均未损坏。因此,英达公司决定采用“新药方”对车辙病害进行“根治”。

车辙不同部分芯样图

首先对原路面病害范围内的10 cm沥青层(中上面层)进行铣刨和清除,随后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再快速摊铺10 cm大空隙改性沥青混合料(空隙率20 %~30 %),待混合料温度下降至环境温度后灌注专用浆液作业,最后养生3 h,道路便可开放交通了。

高强浆液灌注中

效果评价 道路养生结束后,对路面进行了评估和芯样检测,证明不仅表面构造深度超过1 mm,而且灌注率达到98.4 %,均达到施工要求。竣工1年后,再次对该路段重载交通路面交叉口进行跟踪观测,结果显示普通沥青路面车辙发展到了近6 cm,而大空隙灌浆沥青路面几乎无车辙。

大空隙灌浆沥青路面不仅具有平整度高、噪声低等优良性能,而且可从根本上解决沥青路面变形的难题,大幅节约了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养护费用,尤其适用于平交路口、公交港湾、高速收费站、机场等重载及特重载交通路段,为道路管养部门提供了一剂“处治”车辙病害的新“良药”。

(通讯员 龚鲁义)

注:本文刊载于《市政技术》2020年第3期,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