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开发区距市中心仅7km,是南京市主城区的核心区域。近年来,江宁经济开发区国土规划建设局转变思想,采用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大力推进市政设施管养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新模式实施以来,江宁开发区城市治理考核名列前茅,城市管理品质持续提升,在商务部评定的219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位列第七,同时被工信部授予全国首批“绿色生态园区”和“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称号。

江宁开发区道路管养人员围绕“修路王”进行设备交流

新模式明确了施工单位技术力量和设备配置的考核要求,对道路养护设备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细致。近期,6台“修路王”却通过层层严格选拔,成功落户江宁经济开发区,成为当地道路养护的主力军。

思路转变 新模式效果显著

江宁开发区地貌多样,山川、河流、湖泊交错其中,市政道路、城市快速路、桥梁、隧道分布其间,路况十分复杂。据统计,江宁开发区目前共有135条道路,全长210km,其中车行道480万m2,人行道70万m2,桥梁9.72万m2,隧道(含地下过街通道)3500 m2,市政道路管养压力巨大。

传统的养护管理模式中,施工队伍不固定,导致养护管理溯源性差,养护效率、质量常常无法达到预期。同时,多数市政养护单位都无法保证在管理人员、技术工人、专业设备及各类维修材料等方面有充足的储备,严重影响市政设施的养护质量。近年来,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不断提高,江宁开发区亟需一种适应发展要求、提升养护品质的管理模式。

江宁经济开发区国土规划建设局根据先期道路护栏管养市场化试点经验,结合城市发展精细化管理措施,将管养区域分成6个片区,并通过政府采购形式落实了6家专业队伍,由其具体负责日常管养工作。每支队伍服务期为3年,合同1年1签,且由当年的考核评比结果决定下一年度双方是否继续合作。

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遵循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在科学合理、职责明确、调控有力的市政养护管理体制下,江宁经济开发区形成了健康有序的养护市场竞争格局,构建了具有“社会化服务、公平化竞争、产业化发展、标准化作业”特色的市政管养运行新模式。该模式真正实现了“管干分离、重心下移、市场运作”的宗旨,全面提高了市政设施养护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养护经费使用更合理,各方面效益均十分显著。

设备考核 新模式落实实处

市政设施管养的市场化难点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质量的管控。因此,江宁开发区国土规划建设局以质量管控结果为抓手,通过倒推质量管控目标的要素和手段,将投标单位的技术力量和设备配置作为投标的重要条件,极大地保证了管养的实施效果。其中,技术力量的考核可以通过国家标准和行业资质来实施, 而设备配置的考核评判则明显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道路养护设备种类繁多,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常常 “乱花渐欲迷人眼”,莫衷一是。因此,江宁开发区国土规划建设局推出了一系列严格而细致的设备选型方案,并落实在了招标文件中。

在近期的养护设备采购过程中,多家计划参与投标的施工单位在10余款国内外养护设备中层层筛选,从工厂实地考察、到现场实际演示,再从产品售后服务、到技术体系支撑,均进行了全面而细致地比对,最终选择了有“修路王”美誉的PM390沥青路面热再生修补车。

该设备以“紧凑化、低噪声、一体化、人性化、智能化”为设计理念,配备了专利间歇式热辐射加热器墙,在确保加热温度、深度的同时,又很好地解决了弱接缝难题,保障了修补质量。该设备还配备了同级别最大的旋转加热料仓,可精准控制出料质量,有效解决了大面积、长时间、远距离的市政应急抢修任务要求。

(通讯员 龚鲁义)

注:本文刊载于《市政技术》2020年第6期,第10页